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富营养湖泊稳态转换的恢复时间及影响因素模拟研究
吴思枫, 梁中耀, 刘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5): 1095-110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43
摘要709)   HTML    PDF(pc) (722KB)(197)    收藏

为了揭示富营养湖泊恢复时间和负荷削减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以典型湖泊为理论分析对象, 基于经典磷循环模型, 通过数值模拟, 计算得到不同负荷削减强度下的湖泊恢复时间, 即不同负荷下, 湖泊从初始富营养状态, P浓度逐渐降低回到清水稳态所需要的时间。通过计算不同参数取值下湖泊恢复时间的变化, 探究湖泊不同方面的特征对湖泊恢复时间的影响及可能的管理契机, 得到如下结果。1) 湖泊由浊水稳态向清水稳态的恢复时间和负荷削减强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若将外源负荷强度控制在略低于“浊水–清水”转换阈值, 则恢复时间在40年以上, 若加大削减强度, 则可缩短恢复时间; 但随着削减强度的持续增加, 其边际效应将逐渐减弱。2) 湖泊形态和状态会对恢复时间产生明显的影响。在同样的负荷削减强度下, 寒冷地区较深的湖泊恢复时间更短; 沉积物释放较快的湖泊恢复时间更长; 水力停留时间短的湖泊恢复时间也更短。因此, 从理论上讲, 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措施来降低沉积物P的释放或改善水动力条件, 能够缩短富营养湖泊的恢复时间; 湖泊状态的改善还可降低“浊水–清水”稳态转换阈值, 进而降低治理难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湖泊氮磷循环的关键过程与定量识别方法
吴桢, 吴思枫, 刘永, 张雨宇, 谢曙光, 郭怀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1): 218-22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43
摘要1341)   HTML29)    PDF(pc) (574KB)(675)    收藏

针对湖泊氮磷循环的3个关键过程: 源过程、去除过程和内部转化过程, 识别不同过程(如底泥释放、反硝化等)对湖泊的影响机制及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 总结对比湖泊氮磷循环及其关键过程的实验与模型等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劣。基于文献综述分析提出, 未来的研究需将机理模型、实验观测及室内模拟结合起来, 通过机理模型定量表征氮磷循环的物质平衡, 辅以实验观测识别关键过程,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因素与响应机制。这种多层次多手段的研究方法体系可以为湖泊氮磷循环的深入探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云南高原湖泊群的统计学聚类识别及水质响应模式研究
蒋青松, 梁中耀, 赵磊, 李玉照, 吴思枫, 刘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5): 948-95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13
摘要801)   HTML11)    PDF(pc) (965KB)(235)    收藏

为探究湖泊群水质变量的响应模式, 构建适用于监测数据匮乏的湖泊群聚类和响应模式识别方法体系(PCA-BN), 包括4个步骤: 数据预处理、PCA降维与湖泊聚类、贝叶斯网络构建及参数学习、湖泊响应关系模拟。以云南高原湖泊群为例开展研究, 结果表明: 所研究的26个湖泊可分为两类; 由于第一类湖泊受到的人为干扰更严重, 因而叶绿素a对总氮和总磷的响应比第二类湖泊更敏感; 第一类湖泊表层水温高, 溶解氧趋近饱和, 随叶绿素a变化不显著, 第二类湖泊溶解氧随叶绿素a升高而显著升高; 两类湖泊的透明度与叶绿素a的关系一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